兩本書性質相似,所以我就一起推薦了!
這兩本書主要都是跟調適自己的心態很有關係。
舉一些書中相關或是類似的例子,就是
父親有兩個兒子
他希望哥哥能照顧弟弟,哥哥要有那種承擔力
或者是哥哥要買房子,希望弟弟贊助。
這些都是情緒勒索,或者你需要設下心理界限的時候。
或者像是情侶間的更常出現
志明會說,我這樣這樣是為了你好。
或者春嬌會說,我這樣那樣就一個小忙,你也不影響吧。
這時候,常常我們會變成那個“好人”去幫助對方。
其實,你可以做自己的主人,
你可以有自己的心理界限。
往往我們卻會因為一再的情緒勒索,或者勒索人
而導致自己或對方受傷。
所以在這兩本書中教導最重要的一個方式
就是能夠認清自己的自我價值。
在有了自我價值後,合理的溝通衝突能促使雙方了解對方的訴求。
很多時候,我們做了很多,對方都會認為理所當然。
這時候心裡不會平衡,我們就要想,是什麼造成他認為我該這樣做。
是因為他習慣了有我(有能力的人)來幫助他。
所以在第一次幫助他的時候就要考慮清楚,他是真的需要幫助嗎。
然後設下一個界線,我會給你一個自己能給的幫助,但是是因為...?或者你要先達成...?
如果真的是要求以外的幫助,請不要吝嗇的拒絕。
如果是常常要求了對方很多的人,也要想到。
對方是沒有理由不用來幫助自己的。
保持著感恩與珍惜的心。
接著來說在讀兩本書的時候,一些保護自己的方式。
有一種想法就是
每個人犯錯的時候都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,我為踩到你而生出抱歉的情緒;你若生氣,我不需要負責你生氣的情緒,那是你自己得要負責的。
所以你為你要負責的事負責就行了。
還有一種想法是想到一個能幫助的界線,一個不能幫助的界線。
這樣你既不會陷親人於不義,又可以保護自己的權益。
總之推薦給每個希望自己心理能成長的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