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哲學書推薦!!
首先介紹一下阿德勒,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。
他和佛洛伊德應該算是在同一個時代的人。
其實,他並沒有寫過任何書。
關於他的紀錄就跟孔子很像,
全部都是靠著跟別人說話取得的。
他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,每天去酒館找人辯論。
這本書通過一位哲學家跟年輕人的對話,
讓讀者用一個比較哲學的思維去理解實踐阿德勒。
這本書首先講到的一個觀點是
所有人的世界都是主觀的,世界從來不會真的變複雜。
我們眼中的世界原本都很單純,覺得未來有無限可能;
直到不斷遭遇:我們也不過如此。
人生,並不是競賽。
雖然所有人都會自覺的把自己哪去跟別人做比較,
可是一個健康的思想卻恰恰相反。
所有人其實都是我們的夥伴。
說來籠統....我感覺對我而言,就像....假使去了一個比賽,
要是你能夠為了別人沒有得分而為他惋惜,為了別人發揮出自己的實力而為他驕傲。
這是一件很難,卻會讓你也更想把自己表現好,別人也更尊敬你的事。
接下來,也是本書我認為最重要的觀點:目的論
這個觀點的意思很簡單也很難就是:
你想要完成一件事,就會有理由藉口去達成那件事。
例如:一個害怕外出的人,他是自己有了不要外出的目的
然後他達成手段的方法就是製造不安的情緒。
或者一個人去生氣,有時候他會說他是不可控制。
可是你想想,要是這時候有個對他重要,他愛或尊重的人打電話給那個在氣頭上的人,
他會不會改變語氣?
所以人是可以選擇不生氣,
但他們當下認為的解決辦法就是生氣。
你把不幸當成武器就永遠需要不幸的狀態。
當一個人自己找不去做的理由,一直活在《如果怎麼樣的話》的可能性中,就不可能會有改變。
後面還說到其他觀點像是當你遭遇到困難的時候
我們往往喜歡往小的共同體去尋找答案,
可是其實我們也可以往大的共同體去尋找答案。
例如...小明考試考砸了。全班就他最低分,如果他去跟他的爸爸媽媽比較,或是跟親戚朋友比較,或許永遠就是這麼差勁。
可是假使你往大的方向看,世界上其他人,宇宙中,跟我的處境相似的或許也沒有做得更好呀。
經驗的意義都是由我們來賦予的,
人在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時候才有勇氣去改變。
書中提到
人往往欠缺的是變的幸福的勇氣。
健全的自卑就是跟理想中的自己比較後的結果。
人生是一連串的剎那,要去得到每個當下的滿足感。
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點。
附上書末頁的話
所謂的自由,就是被別人討厭。
有人討厭你,正是你行使自由、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。
為什麼人們一直無法改變?
為什麼自卑感總是揮之不去?
為什麼我們總是活在別人的期待之下?
為什麼現在無法真實感受到幸福?
或許是因為,我們缺少了被別人討厭的勇氣!
一名憤世嫉俗的年輕人來到哲學家的小屋。
當他聽聞哲學家主張「世界無比單純,人人都能幸福」,便決心前來推翻這種謬論。
這個世界明明複雜混亂,哪裡單純了?
如果幸福真的這麼容易,為什麼他還會過得這麼痛苦?
他們開始了你來我往的思考與論辯。
年輕人原以為哲學家不過是昧於現實的昏庸老頭,
但是一夜又一夜過去後,年輕人反而陷入沉思:這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?
「所謂的自由,就是被別人討厭。」哲學家說。
怎麼會這樣?怎麼會有人想被別人討厭?
想得到真正的自由,又為什麼非得被別人討厭不可呢?
這個世界,究竟是單純,還是複雜?人,到底能不能得到幸福?……
問題不在於「世界」是什麼樣子,而在於「你」是什麼樣子。
阿爾弗雷德.阿德勒(Alfred Adler,1870-1937)